当前位置:首页新闻中心 │ 惟楚有才,端午忆屈原背后的楚国究竟是怎样的存在?

惟楚有才,端午忆屈原背后的楚国究竟是怎样的存在?

  • 浏览次数:6206次
  • 发布时间:2016/6/8 10:29:35
  • 作者:zl_yinhe

端午忆屈原

  提起端午,不禁想起屈原,想起屈原的高风亮节,想起屈原的才华横溢,想起屈原为国悲愤投江,却鲜有人想起屈原背后的楚国是怎样的存在。

  春秋战国,礼崩乐坏,强权林立。楚国,正是从西周崛起后就一直存在的老牌强国,更是在全盛时期,执霸主之牛耳。无论是春秋时期的楚庄王“问鼎中原”,还是战国初期的“宣威盛世”,都体现着这个国家的雄厚实力;楚国之强,强于人才济济,为其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、科技、军事。

  一个国家要在豪强林立的环境中生存、发展,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。拥有配备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军队是一个政权强大的前提,而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先进的生产力,在那个冷兵器横行的时代,最先进的生产力就是冶炼。楚国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先进生产力的国度。

  冶炼,在当时主要是冶铜,冶铜不仅仅是把铜矿石熔成铜汁,更要利用高超的浇铸技术制成铜器,楚国在这方面拥有当时领先的技术。通过对楚国炼炉遗址的考察,发现其冶铜质量之高,已经达到现在的技术标准,且楚国的铜器数量之多,在当时更是骇人听闻。据《史记·楚世家》记载“楚国折钩之喙,足以为九鼎。”说的是只需折断楚军的矛尖,就足以铸造国之重器“九鼎”了。同时,据考古研究表明,楚国是最早生产铁器的国家,春秋时代的楚墓中就出土了铁器,甚至在春秋中期的楚墓中发掘出了渗碳钢剑。可以想象,铁器的出现在当时还基本是青铜器的战场中是一种怎样的军事优势。

  不止是军事,楚国的科技还体现在制造业上,在浙川下寺楚墓出土的螺旋形玉环上,发现其螺旋形凹槽与“阿基米德螺旋线”极为相似,这些螺纹形凹槽的均匀性核精密度可以推测:当时的楚国甚至可能使用精密的复试机械。

  科技与文化好似一个人的体与魂,二者相辅相成,楚国科技的辉煌成就,带来了不止是综合国力的提升,而且还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。正是这个国度,诞生了两位名震古今的文化大家。

  李耳,楚国苦县人。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首,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,传下《道德经》,其思想之深远,让无数后人研究学习。

  另外一个,则是与端午息息相关的屈原了,屈原不仅是一位楚国的政治家,在中国文学史上,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。其著写的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问》等,无一不是经典。更是“楚辞”文体的创立者。中国古人为孩子取名就有“女诗经、男楚辞”的讲究,楚辞的地位在古代文人心中可见一斑。

  楚国既然文武鼎盛,如此强大,为何惨遭灭国,使得屈原投江自尽呢原因在于楚国内部贵族利益集团盘根复杂,大量亏空楚国国力。“宣德”之前,吴起变法,让渐渐式微的楚国变得空前强大,国库充盈,将士用命;然而却触犯了国内贵族集团的利益,惨遭杀害。虽然作乱的贵族基本伏诛,让楚国出现了“宣德盛世”,但变法终究没延续下去;至楚怀王时,屈原是另一个主张变法之人,虽然前期深得楚怀王信任,但新的贵族阶层不断进佞言,使得屈原失信,而楚怀王更是频出昏招,最后在秦国的合纵连横之下,遭遇灭国。

  屈原悲愤交加,怀石自沉于汨罗江,留下一段美丽的传说。虽然楚国覆灭,但或许是楚地人杰地灵的关系,大秦帝国不久后又灭于项羽之手,映照着当时流传甚广的那句话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。

原文:http://www.vfe.ac.cn/NewsDetail-1864.aspx转载务必带链接注明出处,未注明必追究责任!


Copyright 2010-2017 www.vfe.ac.cn,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09002592号-5